第九十回 内廷失宠宫信薄 园中撤供禁游多
诗曰:
帘外风来灯减焰,墙头月过影缁黄。
禁中一语寒于雪,园里千门夜更长。
玉几封存香不续,绮筵收敛燕难翔。
不知深殿谁先泪,只见人间早断肠。
却说近来禁中屡行崇俭之令,外第供用次第裁减。其日辰牌方过,门上报云:“内廷中官二人奉旨而至。”贾母、王夫人急命整冠迎见。中官呈上黄札一纸,言辞不多:“奉旨谕下,崇俭约用。先年省亲园供给自今并停,凡张设游幸概行封识。外第毋得张灯聚客,以杜浮靡。其从前所赐器物花案,一概封贮,候部覆验。”说罢,又低声道:“近日内里检点紧切,贵府只宜自守。”言毕,领赏而退。
贾母手抖札微,叹道:“从前只道热闹可常,不意一纸而尽。”王夫人收了黄札,与李纨、探春同至内间,先将前番“封识册”重行勘核。探春道:“此番须把‘来历’‘存所’‘封期’俱写分明,毋令有缝。”遂命冯大总管另开“封存新册”,凡宫赐之物,如“宫扇”“金瓯”“龙纹小几”之属,尽数贴签入库;园内亭台游榭,俱挂“禁游”之牌。
当下门房亦换木牌,朱边白心,写“非奉票不得入园”,钉于诸门额下。冯大总管又率人将潇湘馆前垂花门、怡红院游廊、沁芳亭水榭,贴“封识”红签,拴锁加钉;门上小厮挑灯照路,白昼里也觉清冷。
怡红院内,袭人将几上花瓶香篆尽括入匣,麝月贴了小签,抬往内库。宝玉见壁上挂轴亦撤,案头戏曲词稿散一地,心下酸楚,遂拣定《庄周》《楚骚》《离骚补注》《世说》等四五种,叠放几上;其余封裹入函,命麝月贴“暂存”二字。因探怀取出通灵玉,对灯一照,莹光似敛;他忙覆在衣内,低声道:“从今且只清坐。”袭人劝道:“二爷只把心放定,莫教老太太挂念。”宝玉点头不语。
潇湘馆中,紫鹃换下翠帘,以素绫易之,又移小几入内,帘外竹影便觉寂寥。黛玉半倚半卧,闻“禁游封识”,淡淡道:“风月本属无常,省得招人眼。”遂命紫鹃将旧日社稿别作两包,一题“旧社”,一题“自题”,俱封白绫,置之小橱。紫鹃劝她少动气,黛玉点首,浅呷一口润肺汤,微笑不语。
探春回至稻香村,移“游费”旧目尽删,添“针黹”“储米”“修补”三项。王善保家的口中尚唠叨“旧例”,探春只指新章程,语气平平:“从今日起,旧例且放下,例在纸上,事在手里。”王善保家的唯唯而退。探春又命:“每旬改游为课,于稻香村抄录、针黹、检册三事并行。”李纨点头,取朱笔添注“俭以治内”。
王夫人处亦传话:“园内灯火夜间但留门灯两盏,各房只许寝灯。”鸳鸯领命,遍嘱诸房。小丫头们递换灯盏,灯焰既小,影愈长,行走间亦不敢响动。
薛家那边,宝钗亦来请安。语及“宫里静摄”,宝钗道:“如今处处当从简。”王夫人连连称是。宝钗复至潇湘馆,送来一纸润肺方与一卷素笺,笺眉上细书三字:“慎动气”。黛玉展看,含笑而收。
未两日,内廷又遣小黄门至,口传:“内里斋戒,外第勿得喧哗;凡节序张乐,暂且停息。省亲园目今不复出幸。”此语一落,堂上便更冷上几分。李纨叠札添记“夜禁再严”,冯大总管即刻着人巡更。
是晚,城中夜鼓未歇,园内门灯两点。麝月在窗外道:“宫里钟声紧了些。”宝玉翻书不答,只觉胸中一线凉气直下。潇湘馆里,黛玉枕上微汗,紫鹃以帕轻拭;她半梦半醒,咂口低道:“月明不须照帘外。”又自笑止。
次日,户部催看“封存新册”。探春与李纨再阅一遍,字迹、封期、存所俱明,冯大总管捧呈,中使冷冷翻两行,点头而去。探春只在末行添笔:“时时自省。”
又过三四日,门上小厮报:“内城夜行愈紧,车马稀疏。”冯大总管悄言:“守门头子说,内里‘贵人不豫’,街头人心俱敛。”王夫人不及细问,只道:“但小心在意便是。”贾母闻得“不豫”二字,眼前一黑,强支颐坐,道:“凡事收心歇气。”鸳鸯应了,遍嘱诸人,连更夫木梆也敲得轻些。
自此清风日日紧,白露夜夜深。园里丫头们说话放低,脚步放慢;蔷篱外叶影参差,似也知人间将有重事来。